二万五标签
NONO
地点:北京长征空间(前称两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展期:2007年4月22日至6月17日
艺术家:储云、何岸、蒋志、阚萱、刘韡、石青、秦思源、王卫、徐震、杨振中、朱昱
NONO是重复的拒绝和反对,还是对拒绝的反对? 到底是说不还是不说不?真实地呈现了当代艺术的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矛盾。虽然无策展人, 无主题,但还是从各自的角度紧密地和对现实的态度有所联系。在这样一个注重策展人话语权的时代,策展人的缺失毋宁说是某种残缺或另类的张扬。相对于一些有名无实的策展行为,拒绝策展人参与是一种赤裸的真实和试验。他们自耕自种、自我造局,展览本身是自发、自主、自然而然的,是切磋过招,也是集体游戏。艺术家们对这次共同亮相是有某种共识的,这种共识的前提是能够玩到一起的相互关联。可以夸大为源自形而上的艺术理想,亦或只是简单的形而下的生活经验。这里是一个事实呈现,被自主包裹的艺术聪慧,被自由困住的艺术真诚。中国当代艺术幻象中的沼泽和自救,艺术和艺术家的 “瓶颈” 是假设演习还是危机面临?当代艺术家的社会理想主义情怀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回应?是双向选择还是一厢情愿?所有的困惑、矛盾所指向的是当代艺术生态还是艺术家本身?
参展的11 位艺术家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年青一代最为活跃的人物,其中包括上海人气最旺的徐震和杨振中,广东的过江猛龙蒋志和储云,北京的实力派刘韡、石青、秦思源、王卫、朱昱、何岸,和女艺术家阚萱。他们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部为这个展览做的最新的作品。以徐震的作品为例,和他之前的一些作品一样,此次展出的作品也非常之 “大”,这种大不仅指作品形式上而言,也指其外延的诸多可能性。
长征空间这次把它的 A/B 空间1500 平米的两个展厅全部用上,还特地在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巨大的临时空间, 展期近3 个月,在北京4 月的黄金期推出,北京很久没有这么规模的实验艺术的大展了,艺术界的期待值和展览组织者的压力感都在展前几个月升级,而在展览开幕之前,参展艺术家大部分低调寡言,对自己的作品和方案讳莫如深,难以见到和作品有关的图片、文字,甚至草图。这也许是一种创作上的共同经验和必然要求,然而对于公众和媒体,这种保留的态度恰好促成了某种神秘感,也是 “NONO” 众多的指向性之一。
储云
储云,《录音带1984》,2006
这件以声音为主的装置作品,来自艺术家小时候一次作文朗诵的现场录音,内容是学习某战斗英雄的事迹。作品的呈现形式极为简洁,在由老工业时代货运电梯间改造而成的展示空间内,观众视线所及的只有一个悬挂在墙壁高处的广播喇叭,不停发出的是一个嘹亮而充满特定激情的少年的声音。
储云,《生涯》,2006
这组图片作品共有27张,取自某个地方官员真实的生活照片,未经任何修饰加工。照片的内容大多是拍摄对象出席各种官方场合及社会活动的镜头,也有部分是其个人生活的纪念照。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图像,将艺术家对于个体与社会身份及日常性等问题的思考以一种朴素大气的风格呈现出来。
何岸
何岸,《我用最廉价的方式来爱你的灵魂之二》,2007
何岸的作品大多与年轻时尚及暴力、情色等青春话题有关,此次的作品仍然延续了这种风格。100 张用A4 喷墨打印纸印制的美女照,加上艺术家找某算命大师所写的对这些姑娘的命相分析文字,构成了作品的内容。这些照片上的女孩都是青春靓丽的,职业身份各有不同,而每个女孩的照片旁边都有一页纸的算命结论,看起来犹如诊断报告。艺术家就是以这样一种略带诙谐的肆虐风格审视了当下流行的美女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选用的大部分照片都是艺术家从网上搜罗下载来的,也有少部分是其在生活中自己拍摄的。
蒋志
蒋志,《你是我的诗歌之四》,2007
“你是我的诗歌” 是蒋志近期创作的一个主题。内容多为用硅胶制作的人皮状物与某种特定场景的结合,这个灵感据说源自艺术家早年在西藏某寺庙的一次深刻的视觉体验。此次展出的第四号作品,场景是一个废弃的花园角落。两棵树,一些散乱的物品,一张类似人形的布满毛细血管的雄性表皮,在空中作出飞翔状。树下,一个破旧的旅行箱旁有另一张女性的表皮,摊开双臂,面朝天空。它们像是某种奇怪的有翼生物蜕下的蛹,或一种未知的生命体所残留下的痕迹。通过对自我想象的诱发,艺术家试图建立观者与“非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结构。充满毛细血管的表皮裸露在外,赋予其身体以及它的局部以诗句般的细致、敏感和残酷,加之看似充满故事的场景风格,使这件作品整体带有很强的文学叙事性。
阚萱
阚萱,《中国商标8—走进非洲》,2007
这是一件以国内著名的食品商标“老干妈”为元素创作的影像作品。作品内容从视觉上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借助 “老干妈” 的人物形象,以flash 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的人“被辣到” 时的一系列表情变化;之后画面转向了非洲野生动物,是一连串快节奏动物生存场景的叠加重复镜头。声音也是该作品的重要部分,“老干妈” 被辣时呼哈的吸气声,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使这件作品具有某种嘻哈文化的特点,整体风格活泼幽默。而以“老干妈” 辣酱为代表的方便食品大批量出口到非洲国家的现实则是激发该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艺术家希望通过一种自我的方式对这种现象背后各种微妙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读解。
阚萱,《两元!两元!》,2007
在各种小商品上贴上两个一元的硬币,配以“两元!两元!”的叫卖吆喝声。阚萱的这件影像作品简洁直白,轻松诙谐。不停切换闪回的小商品画面和干脆响亮的吆喝声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节奏感相互呼应,对于已经习惯了市场经济时代生活的公众而言,这种几乎是闯入式的视听方式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亲切可爱的。
刘韡
刘韡,《一种生活方式》,2007
将街头和社区常见的群众健身器材用高大的铁笼封闭起来,四周摆放上各类水果食品,就是刘韡此次作品的内容。与其以往关注自然与科技内涵的装置作品相比,这件作品似乎具有更强的生活气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作品的主体物基本都由金属构成,笼体密集排列的栏杆,方正笔直的线条;健身设施造型各异的外形,橘红与湖蓝强烈的色彩对比…整个作品整体感觉是坚硬阳刚的。艺术家将其称为 “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很直白的说明了一切。这是艺术家近一段时期一直在探索的关于人类空间生存的“界内界外”相互戏剧性颠乱结果的作品之一。
石青
石青,《新空城计》,2007
石青的这部影像作品挪用中国传统京剧《空城计》叙事方式,一个政治中心的城市,交通是城市行政体系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城市微观群体行为与宏观政治行为的高度配合,其实蕴含了历史与现实的微妙关系。在被规训系统中受到矫正的对象,其行为的结果则会是自我隔离自我放逐的过程。这就是社会的力量。“一种权力类型,一种行使权力的轨道,是一种权力物理学或权力解剖学,一种技术学。”(福柯语)
秦思源
秦思源,《独角兽》,2007
以知名策展人身份为人所知的秦思源,此次是以艺术家身份参与展览。他的创作过程相对于其他职业艺术家,似乎具有更强烈的思辩特点。这组以蜗牛为原型的雕塑装置作品,体积并不大,五个蜗牛以渐变的方式表示5 个蜕化阶段,它们的壳随着躯体位置的移动而渐变渐高,最终成为尖尖的独角兽角。独角兽的名字从表面上看只是对蜗牛壳体可视性变化的注解,逐渐变高变直的壳体,也不免让人产生雄性勃起的联想,作品试图揭示从软弱到“坚强”的被动虚妄性矛盾世界。
王卫
王卫,《这儿没有夜行动物》,2007
作品的主体由四个分割独立的小房间构成,模拟再现了动物园中夜行动物馆的样子。房间内有倾斜的树干、绳索、蔓藤、巢穴、散落的食具,甚至标示着动物产地的灯箱……虽然作品标题很明确的叫作 “这儿没有夜行动物”,但很多第一次进入这件装置作品的人还是会 “有所防备”,恐怕这些狭小黑暗的屋子里会突然冒出什么不明生物。而这种因未知而产生的好奇和紧张感也许正是艺术家所渴望达到的效果。虚拟的身临其境感是一个圈套,由此观与被观的置换得已实现,此在的主体性被客观逼迫而加强。
徐震
徐震,《无题》,2007
和艺术家之前创作一些作品一样,其此次展出的作品也非常之 “大”,这种大不仅指作品形式而言,也指其外延的诸多可能性。以著名英国艺术家 Damien Hirst 的作品为参照,艺术家公开模仿,刻意追随,是致敬还是调侃?或者这样直白粗浅的猜测正中了创作者本人的圈套,作品本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已说明了一切。从外观上看,与 Hirst “Natural History” 系列中那些被刨开的动物作品几乎一模一样,两个白色框架的玻璃水箱,被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的动物尸体。只是目前这两个箱里被一劈为二的,不是我们日常可见的普通动物,而是一头体积庞大的史前巨兽—腕龙。龙的外皮用树脂高仿真加工制作,而内脏则取自真实动物的身体. 浸泡用的两个水箱,每个的长度都超过十米,高过三米。
杨振中
杨振中,《梦游疗法之三》,2006-2007
这部影像作品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然而看上去又是写实的。作品的主体是一系列通过各种隧道衔接转换而连为一体的城市风景,完全的主观视角,晃动漂移。这个视角应当来自人类,又似乎非人,更像是一个脱离了肉体躯壳的游魂,无色无形,在空气中盲目游荡。跟随这个视角,观者穿过狭窄嘈杂的市井小巷,空旷的街道,热闹的饭馆小吃店;飞过高楼林立的城市上空,河流,荒地;钻进一个个管道,水沟,墙洞,甚至人体,急促的喘息前行,瞬间又回到外部世界… 艺术家似乎对城市地理学非常痴迷,他的手法是一种触摸式的,如此细腻而充满梦幻色彩。
杨振中,《那雄那儿》,2006-2007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它们和永远浮于其上的天空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答案可能会有许多,然而如杨振中在这部影像作品中所如此表现的肯定少见。艺术家将那些形状各异的高楼设想为男人的性器,而天空则是女性器官。作品的全部内容直接明了,就是高楼上下抽动与天空做爱的过程,影像的背景声音则是从“毛片”中截取的叫床声…这些调皮的恶作剧式的手法,体现了艺术家轻松调侃的风格和幽默的智慧,即使主题可能是严肃沉重的。
朱昱
朱昱,《为联合国成员国所做的192个艺术方案》,2006-2007
朱昱的这组兼有图片和文献特色的作品,规模可观。192 个联合国成员国,每个国家都根据其特色量身定做出一个艺术方案。每个方案由文字说明和合成图片两部分组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方案有些是完全有可能着手实现的,而有些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艺术家丰富的艺术创意和活跃的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毕竟有谁能举重若轻的生产出如此众多有趣的方案呢?从内容上看,这些方案大多和地缘政治,经济宗教,种族人文等宏观的学术话题有关,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它们却是非常通俗的,一个对那些严肃话题毫无了解的观众也可以从中领会到一种单纯的,创意的快感。
NONO是重复的拒绝和反对,还是对拒绝的反对? 到底是说不还是不说不?真实地呈现了当代艺术的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矛盾。虽然无策展人, 无主题,但还是从各自的角度紧密地和对现实的态度有所联系。在这样一个注重策展人话语权的时代,策展人的缺失毋宁说是某种残缺或另类的张扬。相对于一些有名无实的策展行为,拒绝策展人参与是一种赤裸的真实和试验。他们自耕自种、自我造局,展览本身是自发、自主、自然而然的,是切磋过招,也是集体游戏。艺术家们对这次共同亮相是有某种共识的,这种共识的前提是能够玩到一起的相互关联。可以夸大为源自形而上的艺术理想,亦或只是简单的形而下的生活经验。这里是一个事实呈现,被自主包裹的艺术聪慧,被自由困住的艺术真诚。中国当代艺术幻象中的沼泽和自救,艺术和艺术家的 “瓶颈” 是假设演习还是危机面临?当代艺术家的社会理想主义情怀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回应?是双向选择还是一厢情愿?所有的困惑、矛盾所指向的是当代艺术生态还是艺术家本身?
参展的11 位艺术家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界年青一代最为活跃的人物,其中包括上海人气最旺的徐震和杨振中,广东的过江猛龙蒋志和储云,北京的实力派刘韡、石青、秦思源、王卫、朱昱、何岸,和女艺术家阚萱。他们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部为这个展览做的最新的作品。以徐震的作品为例,和他之前的一些作品一样,此次展出的作品也非常之 “大”,这种大不仅指作品形式上而言,也指其外延的诸多可能性。
长征空间这次把它的 A/B 空间1500 平米的两个展厅全部用上,还特地在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巨大的临时空间, 展期近3 个月,在北京4 月的黄金期推出,北京很久没有这么规模的实验艺术的大展了,艺术界的期待值和展览组织者的压力感都在展前几个月升级,而在展览开幕之前,参展艺术家大部分低调寡言,对自己的作品和方案讳莫如深,难以见到和作品有关的图片、文字,甚至草图。这也许是一种创作上的共同经验和必然要求,然而对于公众和媒体,这种保留的态度恰好促成了某种神秘感,也是 “NONO” 众多的指向性之一。
储云
储云,《录音带1984》,2006
这件以声音为主的装置作品,来自艺术家小时候一次作文朗诵的现场录音,内容是学习某战斗英雄的事迹。作品的呈现形式极为简洁,在由老工业时代货运电梯间改造而成的展示空间内,观众视线所及的只有一个悬挂在墙壁高处的广播喇叭,不停发出的是一个嘹亮而充满特定激情的少年的声音。
储云,《生涯》,2006
这组图片作品共有27张,取自某个地方官员真实的生活照片,未经任何修饰加工。照片的内容大多是拍摄对象出席各种官方场合及社会活动的镜头,也有部分是其个人生活的纪念照。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图像,将艺术家对于个体与社会身份及日常性等问题的思考以一种朴素大气的风格呈现出来。
何岸
何岸,《我用最廉价的方式来爱你的灵魂之二》,2007
何岸的作品大多与年轻时尚及暴力、情色等青春话题有关,此次的作品仍然延续了这种风格。100 张用A4 喷墨打印纸印制的美女照,加上艺术家找某算命大师所写的对这些姑娘的命相分析文字,构成了作品的内容。这些照片上的女孩都是青春靓丽的,职业身份各有不同,而每个女孩的照片旁边都有一页纸的算命结论,看起来犹如诊断报告。艺术家就是以这样一种略带诙谐的肆虐风格审视了当下流行的美女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选用的大部分照片都是艺术家从网上搜罗下载来的,也有少部分是其在生活中自己拍摄的。
蒋志
蒋志,《你是我的诗歌之四》,2007
“你是我的诗歌” 是蒋志近期创作的一个主题。内容多为用硅胶制作的人皮状物与某种特定场景的结合,这个灵感据说源自艺术家早年在西藏某寺庙的一次深刻的视觉体验。此次展出的第四号作品,场景是一个废弃的花园角落。两棵树,一些散乱的物品,一张类似人形的布满毛细血管的雄性表皮,在空中作出飞翔状。树下,一个破旧的旅行箱旁有另一张女性的表皮,摊开双臂,面朝天空。它们像是某种奇怪的有翼生物蜕下的蛹,或一种未知的生命体所残留下的痕迹。通过对自我想象的诱发,艺术家试图建立观者与“非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结构。充满毛细血管的表皮裸露在外,赋予其身体以及它的局部以诗句般的细致、敏感和残酷,加之看似充满故事的场景风格,使这件作品整体带有很强的文学叙事性。
阚萱
阚萱,《中国商标8—走进非洲》,2007
这是一件以国内著名的食品商标“老干妈”为元素创作的影像作品。作品内容从视觉上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借助 “老干妈” 的人物形象,以flash 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的人“被辣到” 时的一系列表情变化;之后画面转向了非洲野生动物,是一连串快节奏动物生存场景的叠加重复镜头。声音也是该作品的重要部分,“老干妈” 被辣时呼哈的吸气声,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使这件作品具有某种嘻哈文化的特点,整体风格活泼幽默。而以“老干妈” 辣酱为代表的方便食品大批量出口到非洲国家的现实则是激发该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艺术家希望通过一种自我的方式对这种现象背后各种微妙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读解。
阚萱,《两元!两元!》,2007
在各种小商品上贴上两个一元的硬币,配以“两元!两元!”的叫卖吆喝声。阚萱的这件影像作品简洁直白,轻松诙谐。不停切换闪回的小商品画面和干脆响亮的吆喝声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节奏感相互呼应,对于已经习惯了市场经济时代生活的公众而言,这种几乎是闯入式的视听方式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亲切可爱的。
刘韡
刘韡,《一种生活方式》,2007
将街头和社区常见的群众健身器材用高大的铁笼封闭起来,四周摆放上各类水果食品,就是刘韡此次作品的内容。与其以往关注自然与科技内涵的装置作品相比,这件作品似乎具有更强的生活气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作品的主体物基本都由金属构成,笼体密集排列的栏杆,方正笔直的线条;健身设施造型各异的外形,橘红与湖蓝强烈的色彩对比…整个作品整体感觉是坚硬阳刚的。艺术家将其称为 “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很直白的说明了一切。这是艺术家近一段时期一直在探索的关于人类空间生存的“界内界外”相互戏剧性颠乱结果的作品之一。
石青
石青,《新空城计》,2007
石青的这部影像作品挪用中国传统京剧《空城计》叙事方式,一个政治中心的城市,交通是城市行政体系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城市微观群体行为与宏观政治行为的高度配合,其实蕴含了历史与现实的微妙关系。在被规训系统中受到矫正的对象,其行为的结果则会是自我隔离自我放逐的过程。这就是社会的力量。“一种权力类型,一种行使权力的轨道,是一种权力物理学或权力解剖学,一种技术学。”(福柯语)
秦思源
秦思源,《独角兽》,2007
以知名策展人身份为人所知的秦思源,此次是以艺术家身份参与展览。他的创作过程相对于其他职业艺术家,似乎具有更强烈的思辩特点。这组以蜗牛为原型的雕塑装置作品,体积并不大,五个蜗牛以渐变的方式表示5 个蜕化阶段,它们的壳随着躯体位置的移动而渐变渐高,最终成为尖尖的独角兽角。独角兽的名字从表面上看只是对蜗牛壳体可视性变化的注解,逐渐变高变直的壳体,也不免让人产生雄性勃起的联想,作品试图揭示从软弱到“坚强”的被动虚妄性矛盾世界。
王卫
王卫,《这儿没有夜行动物》,2007
作品的主体由四个分割独立的小房间构成,模拟再现了动物园中夜行动物馆的样子。房间内有倾斜的树干、绳索、蔓藤、巢穴、散落的食具,甚至标示着动物产地的灯箱……虽然作品标题很明确的叫作 “这儿没有夜行动物”,但很多第一次进入这件装置作品的人还是会 “有所防备”,恐怕这些狭小黑暗的屋子里会突然冒出什么不明生物。而这种因未知而产生的好奇和紧张感也许正是艺术家所渴望达到的效果。虚拟的身临其境感是一个圈套,由此观与被观的置换得已实现,此在的主体性被客观逼迫而加强。
徐震
徐震,《无题》,2007
和艺术家之前创作一些作品一样,其此次展出的作品也非常之 “大”,这种大不仅指作品形式而言,也指其外延的诸多可能性。以著名英国艺术家 Damien Hirst 的作品为参照,艺术家公开模仿,刻意追随,是致敬还是调侃?或者这样直白粗浅的猜测正中了创作者本人的圈套,作品本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已说明了一切。从外观上看,与 Hirst “Natural History” 系列中那些被刨开的动物作品几乎一模一样,两个白色框架的玻璃水箱,被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的动物尸体。只是目前这两个箱里被一劈为二的,不是我们日常可见的普通动物,而是一头体积庞大的史前巨兽—腕龙。龙的外皮用树脂高仿真加工制作,而内脏则取自真实动物的身体. 浸泡用的两个水箱,每个的长度都超过十米,高过三米。
杨振中
杨振中,《梦游疗法之三》,2006-2007
这部影像作品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然而看上去又是写实的。作品的主体是一系列通过各种隧道衔接转换而连为一体的城市风景,完全的主观视角,晃动漂移。这个视角应当来自人类,又似乎非人,更像是一个脱离了肉体躯壳的游魂,无色无形,在空气中盲目游荡。跟随这个视角,观者穿过狭窄嘈杂的市井小巷,空旷的街道,热闹的饭馆小吃店;飞过高楼林立的城市上空,河流,荒地;钻进一个个管道,水沟,墙洞,甚至人体,急促的喘息前行,瞬间又回到外部世界… 艺术家似乎对城市地理学非常痴迷,他的手法是一种触摸式的,如此细腻而充满梦幻色彩。
杨振中,《那雄那儿》,2006-2007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它们和永远浮于其上的天空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答案可能会有许多,然而如杨振中在这部影像作品中所如此表现的肯定少见。艺术家将那些形状各异的高楼设想为男人的性器,而天空则是女性器官。作品的全部内容直接明了,就是高楼上下抽动与天空做爱的过程,影像的背景声音则是从“毛片”中截取的叫床声…这些调皮的恶作剧式的手法,体现了艺术家轻松调侃的风格和幽默的智慧,即使主题可能是严肃沉重的。
朱昱
朱昱,《为联合国成员国所做的192个艺术方案》,2006-2007
朱昱的这组兼有图片和文献特色的作品,规模可观。192 个联合国成员国,每个国家都根据其特色量身定做出一个艺术方案。每个方案由文字说明和合成图片两部分组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方案有些是完全有可能着手实现的,而有些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艺术家丰富的艺术创意和活跃的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毕竟有谁能举重若轻的生产出如此众多有趣的方案呢?从内容上看,这些方案大多和地缘政治,经济宗教,种族人文等宏观的学术话题有关,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它们却是非常通俗的,一个对那些严肃话题毫无了解的观众也可以从中领会到一种单纯的,创意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