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记忆考古

地点:北京长征空间(前称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展期:2007年7月7日至8月12日

798长征空间将于7月7日展出邱志杰自2004年以来在北京的首次个展《记忆考古》。

展览的核心部分是邱志杰于2006年到2007年期间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大型装置作品《纪念碑》系列。

该作品在空间向度上跨越着公共话语与个人密码,在时间向度上则从历史叙述梳理到当代语汇。作者不厌其烦地将个人记忆仓库中长久回响的语句铭刻在水泥制成的碑面上,似乎致力于永恒的记忆。却又不断地将碑文用水泥加以覆盖,将一层层的碑文密封在一层层的水泥之下。在最后获得的极简主义雕塑式的水泥立方体上,除了侧立面上考古坑一般的痕迹,人们很难想象它们其实是一些记忆的容器。

作品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政治观念、报头题词、革命口号、名人名言和手迹、流行歌曲、私人信件乃至不可读的乱码。形成从公共到个人的渐变系列。首先是中学历史、政治教材一般尽人皆知的公共知识,到个人经验与公共资讯之间的过渡地带,再到纯属个人信息的内容,最后经由乱码,出现了一种过分的个人性,以至于无法解读,反而成为一种公共图像。这种悖论提出了公共记忆与个人记忆之间复杂关系。通过对于字体风格的过渡关注,这件装置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进一步成为书法史和性格笔迹学研究,成为趣味史和意识形态史的交集。这样一种笔记体的装置写作模式,几乎应当算作历史记号、社会学标注、美学和思想史研究。拓印成为证据,拓印更是一种日课。既是内省的修炼,也是对外的指涉。通过这样一种写作式的制作模式,邱志杰将自己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身份又一次边缘化,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总体艺术化” 了:既是拥有特殊能量的的物质的生产者,更是现象的观察者和观念史的旅行者。

足于令人饶有兴致地解读的拓片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那些方正而沉重的水泥墩子带来的焦虑,却可能也引出了更多的秘密。而更大的焦虑来自另一块没有留下任何拓印的水泥碑。值得一提的事,这些水泥墩子在展出之后,未来将在作者一项更庞大的《造塔计划》中,成为一座塔的地基。

798长征空间将于7月7日展出邱志杰自2004年以来在北京的首次个展《记忆考古》。

展览的核心部分是邱志杰于2006年到2007年期间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大型装置作品《纪念碑》系列。

该作品在空间向度上跨越着公共话语与个人密码,在时间向度上则从历史叙述梳理到当代语汇。作者不厌其烦地将个人记忆仓库中长久回响的语句铭刻在水泥制成的碑面上,似乎致力于永恒的记忆。却又不断地将碑文用水泥加以覆盖,将一层层的碑文密封在一层层的水泥之下。在最后获得的极简主义雕塑式的水泥立方体上,除了侧立面上考古坑一般的痕迹,人们很难想象它们其实是一些记忆的容器。

作品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政治观念、报头题词、革命口号、名人名言和手迹、流行歌曲、私人信件乃至不可读的乱码。形成从公共到个人的渐变系列。首先是中学历史、政治教材一般尽人皆知的公共知识,到个人经验与公共资讯之间的过渡地带,再到纯属个人信息的内容,最后经由乱码,出现了一种过分的个人性,以至于无法解读,反而成为一种公共图像。这种悖论提出了公共记忆与个人记忆之间复杂关系。通过对于字体风格的过渡关注,这件装置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进一步成为书法史和性格笔迹学研究,成为趣味史和意识形态史的交集。这样一种笔记体的装置写作模式,几乎应当算作历史记号、社会学标注、美学和思想史研究。拓印成为证据,拓印更是一种日课。既是内省的修炼,也是对外的指涉。通过这样一种写作式的制作模式,邱志杰将自己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身份又一次边缘化,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总体艺术化” 了:既是拥有特殊能量的的物质的生产者,更是现象的观察者和观念史的旅行者。

足于令人饶有兴致地解读的拓片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那些方正而沉重的水泥墩子带来的焦虑,却可能也引出了更多的秘密。而更大的焦虑来自另一块没有留下任何拓印的水泥碑。值得一提的事,这些水泥墩子在展出之后,未来将在作者一项更庞大的《造塔计划》中,成为一座塔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