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计划五周年回顾展

地点:北京长征空间(前称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展期: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2月17日

……《长征》是没有终结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他/她自己意义上的长征者,所以《长征》将一再地发生……— 选自2002年就结束《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给艺术界同志们的一封公开信

2002年6月28日,《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大型艺术项目实施队伍开赴历史上长征的始发地江西瑞金,由此拉开序幕;

2002年9月2日,长征队伍停止前进,从第12站的泸定桥班师返回大本营北京,长征进入自我反思和战略大调整时期;

2003年,在北京798建立了长征空间,发展成永久的 “长征计划”。

从2002年至今,“长征计划” 作为一个多角色的艺术和社会工程,一直在通过视觉展示的方式重访不同语境、不同历史地理环境、以及超越边界和极限的文化形态,努力在历史和当下、国际和本土、都市和乡村、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如同它的旅程,“长征计划” 本身也在不断地行进发展着。它走过本土和国际,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平台,起到宣传播种的作用,更是一个进行时态的对话。通过与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和公众的合作,发掘本土语境,从而试图探究艺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并构想出新的积极的可能性与经验。

五年回顾,不是成果总结和自我肯定,对长征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的参与者来讲,是一次共享。对长征本身来说,是行军过程中的小结,是告白式的批判式展示。五年来,长征作为一个对当代艺术抱有极大热情和责任的实验平台,打开当代艺术的可能性和它的边界, 理论和实践,创造和体制建设并行。五年来,长征秉持一贯的开放和真诚态度,与长征者一道努力,试图不断开拓全新的中国当代艺术生产模式,从而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也正由于这种实践者风格,使长征一直处在 “问题” 之中,所有的 “问题” 都必须被检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长征的大方法论。在这里呈现的是长征五年来的思考方式和独特的工作方式。也希冀通过这样的一次“未完成”状态中的呈现,长征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以继续前行,通过这个展示与大家一起来梳理当代艺术的行走脉络,为当代艺术现场提供一个观照体。

展览回视五年来长征所走过的历程,在长征的思想、观念和话语, 路线、项目、作品, 独立的艺术综合体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建设等的大框架下,尽量全面呈现长征在国际和本土,个人和集体,理论和实践的多个层面的成败与矛盾,由作品、文本、史料、遗物、图片、影像、实物等形态构成。

……《长征》是没有终结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他/她自己意义上的长征者,所以《长征》将一再地发生……— 选自2002年就结束《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给艺术界同志们的一封公开信

2002年6月28日,《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大型艺术项目实施队伍开赴历史上长征的始发地江西瑞金,由此拉开序幕;

2002年9月2日,长征队伍停止前进,从第12站的泸定桥班师返回大本营北京,长征进入自我反思和战略大调整时期;

2003年,在北京798建立了长征空间,发展成永久的 “长征计划”。

从2002年至今,“长征计划” 作为一个多角色的艺术和社会工程,一直在通过视觉展示的方式重访不同语境、不同历史地理环境、以及超越边界和极限的文化形态,努力在历史和当下、国际和本土、都市和乡村、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如同它的旅程,“长征计划” 本身也在不断地行进发展着。它走过本土和国际,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平台,起到宣传播种的作用,更是一个进行时态的对话。通过与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和公众的合作,发掘本土语境,从而试图探究艺术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并构想出新的积极的可能性与经验。

五年回顾,不是成果总结和自我肯定,对长征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的参与者来讲,是一次共享。对长征本身来说,是行军过程中的小结,是告白式的批判式展示。五年来,长征作为一个对当代艺术抱有极大热情和责任的实验平台,打开当代艺术的可能性和它的边界, 理论和实践,创造和体制建设并行。五年来,长征秉持一贯的开放和真诚态度,与长征者一道努力,试图不断开拓全新的中国当代艺术生产模式,从而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也正由于这种实践者风格,使长征一直处在 “问题” 之中,所有的 “问题” 都必须被检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长征的大方法论。在这里呈现的是长征五年来的思考方式和独特的工作方式。也希冀通过这样的一次“未完成”状态中的呈现,长征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以继续前行,通过这个展示与大家一起来梳理当代艺术的行走脉络,为当代艺术现场提供一个观照体。

展览回视五年来长征所走过的历程,在长征的思想、观念和话语, 路线、项目、作品, 独立的艺术综合体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建设等的大框架下,尽量全面呈现长征在国际和本土,个人和集体,理论和实践的多个层面的成败与矛盾,由作品、文本、史料、遗物、图片、影像、实物等形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