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演—剧场(2011年9月至11月)2010.
- -+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北京第一幕)
2010年9月4日 —— 2010年11月14日
北京长征空间
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
2010年10月24日 —— 2011年1月23日
上海美术馆
六位参与过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的艺术家们(陈界仁、刘韡、没顶公司即徐震、汪建伟、吴山专以及张慧)都受邀在两处场地同时呈现他们的新作。作为对本次旅程的回应,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两个展览中都呈现了不同的作品。此时此刻,这种共鸣结构被策展人们解读作“排演”。
吴山专,《想象力等于透视乘投射乘云的立方》,2010,展览现场
张慧,《空地或者晴转多云》,2010,展览现场
区别于将“边界”作为一种隔断个体之间联系的构造,张慧刻意安排的美学情景则强调相邻色域和视觉元素之间的自然影响。为了做到这点,张慧用六十张画布像素化了一张中国国航的广告的原始图片。这些突出的灰色域被重新安排到了一个新的关系结构模型中。

陈界仁,《在帝国的边界上-我的游击工作报告:对话陈界仁》,2010,展览现场
在长征空间的专题研讨会
陈界仁在为期两日的研讨会中向其他与会的北京艺术家、学者以及写作者展现了关于他目前艺术实践的初始社会和历史语境。他清晰的美学策略背后的理据是什么?当他的作品展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它们如何和陌生的观众群交流?我们该如何批判性地观察国际交流、艺术展览和其他普遍的沟通平台中由来已久的机构惯性,并起到重新激活沟通交流之可能性的作用?
汪建伟,《时间线上输出的劳动力》,2010,展览现场
《时间线上输出的劳动力》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报道: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16岁少年某天来到了城市。由于他自然倾向于躲进自己的世界,这个男孩仅仅能在幻想和网游中发现他自己真实的社会空间。尽管现实与错觉完美同步,误解和错误认识却在他的虚构世界中成为了人类的行为基础。最后,虚拟世界中的一场谋杀变成了真实的暴力事件。

没顶公司,《蔓延(20100904)》,2010,展览现场
作为《蔓延》系列的延续,没顶公司从流行的大众媒体中选择了一些随机的几何标志和形状,并生动地用色彩鲜艳的海绵体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集合。伴着手动滑轮抬起放下裸体表演者的节奏,这个海绵雕塑剧场邀请观众们加入一场有关那些每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价值与符号的视觉经济的心理锻炼。

刘韡,《仅仅是个错误》,2010,展览现场
刘韡和他二十人的团队日日夜夜在项目空间中工作了两周——首先在水泥地面里钻出了两米深的洞。搭建,拆毁,再修正,然后再用回收家具的木头、铁管、建筑安全网、狗咬胶等材料重新搭建建筑体。在这个有机的建造过程中,工人们有节奏地敲打出一座违章建筑式的城市空间,不断地与固定和完成的概念进行协商。

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项目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