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战报:第07站 贵昆列车上2002.8.06
- -+











马晗, 《移动书架》, 行为,2002
王楚禹,《宪法》, 行为,2002
赵半荻,《赵半荻与熊猫咪》,摄影, 2000
徐震,《喊》, 摄影,2000
朱发东,《紧急通知》, 行为,2002
8月6日
10:30
离开群众基础雄厚的根据地,暂时离开了老革命家叶帅的荫庇,《长征》队伍今天又上路了。
这时候土著巢声音展和泸沽湖女性项目的部分艺术家决定追随到遵义列席遵义会议,长征主干队伍已成为二十人的大军,”扩大红军”卓有成效,但辎重也大增,打了五辆的,大伙儿直扑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后街,以邦克大厦为背景留下了合影。银灰金属外壳的邦克大厦建筑上部是螺旋上升结构,完全仿自二十年代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塔特林原设计的是座将要比艾菲尔铁塔高出三倍的庞然大物,这一超级乌托邦营建计划因共产国际的解散而作罢。出现在昆明的这一版本规模要小得多,但形式风格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仍使之在周围的水泥盒建筑中显得鹤立鸡群。
11:45
拍罢”塔特林楼”,大队人马掐着点赶赴火车站,一阵忙乱中拖着辎重上了车。休息了两个小时,卢邱两位决策人带着摄制组前往歺车找列车长交涉,昆贵列车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主题是”偶然与必然”,长征组事先未作任何联系,能否实现全凭项目和当场办事人的说服力,这本身就充满了偶然性。
14:00
交谈进行了二十分钟,昆明传媒对《长征》昆明项目的大量报道起了良好作用。在要求审看展品和不影响列车正常营运工作的前提下,乘务组同意《长征》在列车上实施项目。好消息传来,车上全体艺术家立刻分头行动起来,一小时之后,一个图片展在歺车上出现了。
15:30
图片一幅朝外贴一幅朝里贴,这样就在车窗内外分别形成两个流动的展览:车内的图片以窗外闪过的风景为背景向车上的人展示,同时当列车驶入站台,对站台上的人又形成一个为时十分钟左右的临时展览。人们与艺术偶然地相遇,偶然地由乘客成为观众,在这所有的偶然中关于艺术的社会功能,关于观众群的预设,关于展示空间和时间的预设,种种反思必然性地呈现出来。

16:00
宋冬的作品张贴在了列车窗上。就在大伙布展的同时,老邱己写就播音稿交给了列车播音室,未几,列车广播将《长征》艺术活动正在进行的上消息通知乘客们。

16:20
赵半狄的熊猫系列海报和长征T恤在“艺术车厢”的指挥部展示,受到热烈的反响。

16:40
卢杰和邱志杰回到16号车厢小憩。当餐车经过,邱志杰抓住机会将餐车里售卖的香蕉上都贴上了长征LOGO贴纸。

17:00
16号车厢内,马晗推着他特制的书架,在各节车厢中穿行,实施其作品——让观众借阅各种古旧图书。

17:50-18:20
其后,马晗将书籍依次抛出车窗。很多乘客看到缺少人力,纷纷与马晗一同掷书。在空中飞舞的书很快在视线中消失,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成为对知识、努力以及人力有限的强有力证明。
18:25
同时,王楚禹在各车厢邀请观众参与其作品,他将《宪法》递给乘客,请其朗读自己所感兴趣的段落,不同身份和经验的人的”断章取义”充满偶然性,呈现了社会共识与个人关切之前的异同落差与选择性,倒是极吻合长征在这一列车项目的论题。
18:50
策展团队及参与者在“艺术车厢”内集合用餐。越来越多的乘客听到车厢广播闻讯赶来。各项活动进行其间,穿插了王劲松的《方言播音》作品。朱发东所提供的新作《紧急通知》小招贴亦得以在列车上下实施。

22:00
T列车上的展示活动持续到午夜,熄灯后观众/乘客们沉沉睡去,《长征》诸同志还在兴奋中讨论。七日凌晨一时,车过贵阳。
01:00
车到贵阳。
04:30
四点半,到达遵义。在黑的夜凉中负重走出遵义车站,大家抽起了刚买到的本地出产的《长征》牌香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