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力量
第六阶段——岳路平:分道
民间的力量
时间:2004年3月26日至4月18日
地点:陕北延川小程村“长征空间”、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艺术家:岳路平
第五阶段——梁硕:嘣蹦蹦
民间的力量
时间:2004年2月20日至3月21日
地点: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艺术家:梁硕
第四阶段——无名与匿名
民间的力量
时间: 2004年1月1日 至 2月10日
地点: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艺术家:无名和匿名
第二、三阶段——王文海
民间的力量
时间:2003年11月1日 至 12月31日
地点: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艺术家:王文海
第一阶段|郭凤怡、蒋济渭、李天炳、王文海
民间的力量
时间:2003年9月18日 至 12月20日
地点: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艺术家:郭凤怡、蒋济渭、李天炳、王文海
第六阶段——岳路平:分道
民间的力量
时间:2004年3月26日至4月18日
地点:陕北延川小程村“长征空间”、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艺术家:岳路平
“长征空间”,既是通过 “ 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 所展开的无界限的知识传播,行走与话语的现场,又是国际/中国/大山子798的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连接和转换的有形的艺术工作站。“民间的力量”, 既是都市和专业精英的下乡,又是外围对中心的逼近切入,既是彼此身份的互换,又是彼此身份的交融。与北京双年展同时在2003年九月开幕的“长征空间 – 民间的力量”,出乎我们意料,打破了我们每个月更换一个展览的常规,一再延期,在七个月后才结束。这其间,从开幕时至今,长征路上我们遇上的闽西山乡的 “天光影人”李天炳,广西大山里的 “语录山人”蒋济渭,“西安素人”郭凤怡, “延安泥塑王”王文海四个民间奇人共构的主体框架不变,但王文海在现场三个月塑造的伟人形象经过了三次变脸;郭凤怡的古圣神仙变成了非典和 “西方”,李天炳拍起了大山子的艺术家和工作室,山村人民的集体照边上加上了美术学院校友在大山子留下的集体照。展览到中间阶段开始有实验艺术家加入,王劲松的 “新长征口号” 声音装置时刻播放着各种长征路上的方言朗读的对当代艺术批判和辩护的公共文本,嘈杂、对立而统一。进入一月,我们不但让展览继续,还做了展中展,“无名与匿名”的展区,用的是策展人从潘家园艺术与旧货市场买来的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采样,来自匿名的专业艺术家和无名的乡村艺术工厂,再次提示着艺术与生活、作者与作品、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长征命题,而这个话题由于雕塑家梁硕的加入而深化,他在二月间来到现场,以民间手艺人的身份,用当代的语言,仿照民间玩具 “摇叫”,制作了一批雕塑/玩具,以群众可以接受的价格出售。
无论是 “长征空间” 还是 “民间的力量”的上下打通和内外交融,都因为元旦期间长征队伍在延安市延川县小程村建立的窑洞里的长征空间而有了质的飞跃。长征计划的社会雕塑有了根据地,二月,西安的艺术家岳路平成为第一个在窑洞的长征空间做作品的实验艺术家,有意思的是他提出的方案却是 “分道”,我们接受了他的方案,跟道走,越走越远。此刻岳路平正在窑洞里实现他的分道计划,3月26日,他将从陕北来到北京,在大山子的长征空间里展示他在陕北的长征空间里的工作,他此后还要向西走,但西的标尺再也不同,而“长征空间 – 民间的力量”就告一段落了。
(出自原展览新闻稿)
岳路平的时间线
2002年6月28日 “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开始出发。
2002年9月 “长征”队伍离开大渡河,到北京建立长征空间。
2002年9月13日 我在西安开始“西游”
2004年1月 “长征队伍”在黄土高原的小程村建立了当代艺术的根据地——窑洞里的长征空间。经过西安时,卢杰跟我见面。随后诞生了分道展的雏形。
“分道”的出发点是:受“长征”启发的“西游”, 跟“长征”交叉、对话、分道、再出发。我认为“视觉长征”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应历史上的那次“长征”,目前已经完成的“长征”在很大程度上被历史上的“长征”的路径、话题框在一个幽灵般的框架里,所以要跟历史上的“长征”分道。策展人最初的出发点就是利用“从外向内”跟“从内向外”分道的,我们要不断地提示这个态度。 “长征”即将走到陕西,分道至北京,但我长征的方式是在西安“西游”,受 “视觉长征”启发,在西安走出一条当时不为长征艺术队伍所知的分叉,“西游”通过对“西部”、“西方”和“西天”的行走而跟历史上的“西游”分道。总之,希望利用不断的分道来炸开更多的文化可能性。
2004年2月10日 我去到陕北延安地区的小程村“长征空间”进行工作。在“长征空间”旁边的古匈奴人居住过的窑洞举行了“分道”展第一阶段,展览中展出了我的系列作品“西游”、用“中国画”收藏贾克梅地雕塑作品的“宣纸博物馆”等;在古窑洞里,跟村民进行了主题为民族主义的访谈,建立了小程村村民头像档案,探讨陕北人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在小程村期间,跟村民们一起进行创作。创作方式是由我向村民们讲述学术界的新知识和新观点,然后让她们用她们熟悉的民间艺术语言来表达这些观点,内容包括家喻户晓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原形、地质学角度的黄土高原、考古学家在黄土高原发现的鱼化石,探讨图象和知识的民族性、图象和知识的封闭和开放等问题。村民们通过剪纸和农民画的方式完成的这一系列作品。
2004年2月24日我带着小程村的工作成果,携带军事帐篷,来到北京798长征空间。
2004年3月26日 “分道”展第二阶段在北京798“长征空间”开幕。作为收尾,它加入“民间的力量”展。展览的方式是把陕北小程村的声音、生灵、图象、意识,用穹庐(蒙古包)包裹起来,悬挂在“长征空间”里。
进入穹庐,是一个丰富的天地。视觉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环绕穹庐内壁的头像——来自黄土高原小程村村民的头像;听觉上大家被来自“穹顶”的轰鸣声所吸引:透过圆形的“穹顶”,观众会随着我的镜头一起感受黄色的黄土和很蓝的天空。穹庐的中央位置,在地上支着一个军事帐篷,我从一个月以前就开始在这个帐篷里居住。帐篷的上方,是一个有十层厚的“图片地层”:最中间的一层是大家刚进入穹庐时看到的环行头像,只不过在这个“图片地层”里它们变小了,而且位置从垂直悬挂变成了水平悬挂;从中间头像层向上和向下,每一层头像都被处理成一种艺术效果,比如木刻、青铜的效果。穹庐还有两个“窗口”:一个是电视屏幕,里面播放着在小程村古窑洞里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访谈;另一个是电脑屏幕,POWERPOINT正在演示着“西游”的实施情况。
2004年4月9日 “乌托邦穹庐”在大兴县留民营一个灯笼作坊制作完成,然后运到北京798“长征空间”加入“分道”展。
在中国以特有方式生长的共产主义的其中一个象征塔特林塔(长征主题)、延安的象征窑洞(长征主题)、匈奴人远征欧洲的穹庐(西游主题)在一盏走马灯里完成了整合,光线透过镶嵌在塔特林塔的窑洞拱门,有规律地、错落地投射在穹庐壁上。
岳路平“分道”项目产生话语:《西安艺术报告》,岳路平,2004
延安市延川县小程村
2001年9月至12月,全国著名的民俗文化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和陕北艺术家冯山云先生前往小程村采风,帮助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建立民间艺术村以及碾畔黄河民俗博物馆。碾畔黄河民俗博物馆是一个纯粹村民集体所有制博物馆,由村里的农民自己建立自己管理。
2004年1月4日,“长征空间”在黄河边的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建立,长征在陕北有了根据地——窑洞里的长征空间。
2004年2月10日,岳路平去到陕北延安地区的小程村“长征空间”进行工作。
北京市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2004年2月24日,岳路平携带行军帐篷,携带着小程工作的信息,以及穹庐的蓝图,来到元大都的今生——北京,进入“长征空间”。在空间里,我支起帐篷,居住在里面。同时进行于3月26日开幕的“分道”展的准备工作。用行走的“穹庐”把小程村的地层、生灵、声音、意识挪到北京这个居国的都城,就是通过视觉文化的方式,探讨游牧和定居的话题,也讨论诸如“艺术长征”和“艺术西游”所选择的行走的视觉展示、交流模式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