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杨少斌:后视盲区

杨少斌:煤矿计划

时间:2008年9月4日至10月18日

地点:北京长征空间(前称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

 

xblindspot海报

下载新闻稿

2004年至2006年9月的两年零九个月时间里,艺术家杨少斌与长征队伍共同深入中国河北的唐山各大小煤矿体验矿工生活,最终完成了与长征计划的合作项目— “纵深800米”。与此同时,长征计划与杨少斌已经为项目的第二期合作进行前期策划和筹备。2007年5月起,杨少斌与长征队伍在山西长治、朔州、大同等矿区深入生活,此后用一年多时间延伸到河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在实际的现场中吸取现实力量,完善项目的策划理念。

X光是医疗手段,利用光学原理完成对人的某种疾患的诊断,透过表层观察内部结构,由此,寻找疾病的最佳医疗方案。X同时也是警示和阻止,拒绝和质疑。“后视盲区”一词则来自露天煤矿的大型运输设备“小松170”,一旦误入其前视50米,后视60米的操作盲区,将导致毁灭性后果。

“X—后视盲区”项目贯穿艺术家的现实主义态度,与“纵深800米”项目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视野不局限于矿工生存的残酷性及社会转型期农工身份转换的情节性体察,而是以一种更为主动、主观的方式对以煤矿为生命核心的存在系统进行积极的介入和转化。如果说“纵深800米”是一次客观事件的线性描述,“X—后视盲区”则是一种主观的非线性的抽离。所谓“后视”,是历史感的追溯,是对于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情景之间的链接;盲区, 是警示, 是追问,是质疑和见证。以煤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 被从黑暗的地 下转移到360度的地平线上,与项目第一期“纵深800米”所附着的完全的“黑”不同,“X—后视盲区”的基调是X光片透视般的白中黑与黑中白。这种交错的互文关系贯穿于项目与艺术家、艺术家与作品,以及作品与现实之间,是反视,是猛回头,是内省,是锐利的透视,是清晰的盲点,是正反两面的置换和倒叙。“X—后视盲区”的主要现场基本离开了纵深地下的界面,它所横向聚焦的以露天煤矿为背景,跨越与煤的生产有关的多个北方省份的人文、地理、经济方式,是“纵深800米”所不曾涉及的,其所体验的不仅有高技术的超大型开采的超现实景观,也涉及了煤矿与移民、都市化、教育、地方生态与环境等微观而贴近人性的情景。另一方面,从作品的角度,我们将看到的是艺术家杨少斌更具实验性的图像学方式,曾经作为描述主体的矿工群体在“X—后视盲区”的系列作品中被“隐藏”或某种程度的“遮蔽”起来了,我们将发现的是矿工不在场式的在场。在这一X光似的显像过程中,一切都被阻隔和媒介化了,而这里的媒介是多重意义上的媒介,是与矿工的现实存在状态相关的实物体系和价值体系所构成的媒介,也是艺术家创作手法、技术上所依赖的实现途径所构成的媒介。

下载新闻稿

2004年至2006年9月的两年零九个月时间里,艺术家杨少斌与长征队伍共同深入中国河北的唐山各大小煤矿体验矿工生活,最终完成了与长征计划的合作项目— “纵深800米”。与此同时,长征计划与杨少斌已经为项目的第二期合作进行前期策划和筹备。2007年5月起,杨少斌与长征队伍在山西长治、朔州、大同等矿区深入生活,此后用一年多时间延伸到河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在实际的现场中吸取现实力量,完善项目的策划理念。

X光是医疗手段,利用光学原理完成对人的某种疾患的诊断,透过表层观察内部结构,由此,寻找疾病的最佳医疗方案。X同时也是警示和阻止,拒绝和质疑。“后视盲区”一词则来自露天煤矿的大型运输设备“小松170”,一旦误入其前视50米,后视60米的操作盲区,将导致毁灭性后果。

“X—后视盲区”项目贯穿艺术家的现实主义态度,与“纵深800米”项目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视野不局限于矿工生存的残酷性及社会转型期农工身份转换的情节性体察,而是以一种更为主动、主观的方式对以煤矿为生命核心的存在系统进行积极的介入和转化。如果说“纵深800米”是一次客观事件的线性描述,“X—后视盲区”则是一种主观的非线性的抽离。所谓“后视”,是历史感的追溯,是对于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情景之间的链接;盲区, 是警示, 是追问,是质疑和见证。以煤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 被从黑暗的地 下转移到360度的地平线上,与项目第一期“纵深800米”所附着的完全的“黑”不同,“X—后视盲区”的基调是X光片透视般的白中黑与黑中白。这种交错的互文关系贯穿于项目与艺术家、艺术家与作品,以及作品与现实之间,是反视,是猛回头,是内省,是锐利的透视,是清晰的盲点,是正反两面的置换和倒叙。“X—后视盲区”的主要现场基本离开了纵深地下的界面,它所横向聚焦的以露天煤矿为背景,跨越与煤的生产有关的多个北方省份的人文、地理、经济方式,是“纵深800米”所不曾涉及的,其所体验的不仅有高技术的超大型开采的超现实景观,也涉及了煤矿与移民、都市化、教育、地方生态与环境等微观而贴近人性的情景。另一方面,从作品的角度,我们将看到的是艺术家杨少斌更具实验性的图像学方式,曾经作为描述主体的矿工群体在“X—后视盲区”的系列作品中被“隐藏”或某种程度的“遮蔽”起来了,我们将发现的是矿工不在场式的在场。在这一X光似的显像过程中,一切都被阻隔和媒介化了,而这里的媒介是多重意义上的媒介,是与矿工的现实存在状态相关的实物体系和价值体系所构成的媒介,也是艺术家创作手法、技术上所依赖的实现途径所构成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