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驻地教育论坛

胡志明小道

时间:2009年7月

地点:北京

 

胡志明小道项目的组织与长征教育项目紧密联系,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教育项目,它聚焦于艺术、艺术生产以及视觉实践被历史化与展示的系统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七月驻留项目是针对胡志明小道项目的一场策展头脑风暴。在驻留期间,由毕周轶(Zoe Butt,当时担任长征计划国际项目的总监)主持,来自五个国家的十一位驻留者仔细考察了嵌入胡志明小道路线中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共享性景观。四个话题性的主题在七月作为起点,引发了关于艺术家将离散的材料转化为可见物的讨论。

关键主题:

1. 长征教育的方法

  • -自我评估
  • -集体意识
  • -灵活性
  • -流动性
  • -由外向内的思考方法
  • -从本土到国际还是国际到本土?
  • -没有边界的媒介

2. 长征教育讨论论题

  • -社会走向合理化的影响
  • -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激发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思路
  • -历史观运用
  • -理论和实践的复杂关系
  • -作品的创作署名权:集体或个人
  • -艺术与生活,文化与社会的重要联系
  • -国际化的本土这样一种现象的存在
  • -流动性产生新的上下文关系
  • -‘当代’一词的定义需要以移步换景的思想来考量

3. 长征教育针对长征项目自身问题的诘问

  • -美学价值在宏大理论作为指导的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损耗
  • -当长征计划对社会的关注(由外向内的思考方法)建立在与国际艺术网络联系较少的艺术家之间出现的问题
  • -计划的实施对社团指向不明确(项目是为谁创立的?防止对话和讨论成为空谈)
  • -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一旦产生,一个权利空间一旦形成,怎样保持最初的灵活性和弹性,同时承担起这个空间应对公众所付的责任(长征空间日益成为商业画廊的同时也继续开展实验性项目)

4. 长征教育关于胡志明小道的讨论

“长征教育”在2009年7月启动,“胡志明小道”项目将作为第一个案例被分析研究,来自中国、美国、越南、柬埔寨、韩国的11位有着文化追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策展人、研究者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并挖掘“胡志明小道”背后的思想及可以激发进一步思考的观念。

  • -地理疆域和国界线是怎样通过图像和文字化而脱离其现实的面貌?
  • -作为心理策略的政治游戏
  • -宣传或推广
  • -当代艺术与隐性空间

团队参访宋庄

卢杰讲座“长征的失败”

长征教育的展览呈现于长征空间